歡迎來到環(huán)球教育官方網(wǎng)站,來環(huán)球,去全球!
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
小編:環(huán)球教育整理 463· 閱讀理解和邏輯推理能力必須是絕對核心。
· 如果想獲得高分(尤其是在口語和寫作方面),
· 就必須及早開始批判性思維的訓練。
· 聽力、口頭表達、書面寫作可以結(jié)合不同的題型做專門的針對練習。
至于數(shù)學……可以很大程度上無視,道理你懂。
前四項通用能力在 G 和 T 兩門考試中都有涉及,而 GRE 對這些能力的要求顯著高于托福。例如托福閱讀的文章趨于 linear fashion(若干分論點或理由指向一個明確的結(jié)論),用詞比較簡單,題目中的陷阱亦較少;GRE 閱讀的文章中充滿觀點之間的沖突、對立和轉(zhuǎn)折,涉及大量的概念及彼此間的關(guān)系,用詞較高級,題目中的陷阱較多。
GRE 的 Verbal 分項中更有托福不曾出現(xiàn)的填空題和邏輯單題,要求考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(chǔ)上做嚴謹?shù)姆治龊屯评硪宰鞔?。因此,我們可以粗略認為,托福閱讀部分拿到高分(29 或 30)是 GRE Verbal 部分拿到不錯成績的必要但不充分條件。進而我們可以推論,在訓練閱讀理解能力和與閱讀相關(guān)的推理能力時,我們可以從托福水平的訓練材料開始,逐步過渡到 GRE 水平的材料。
寫作可以看做閱讀的反向工作。我們總是通過閱讀積累了足夠的知識和素材,才能運用其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。因而寫作總是應(yīng)該在閱讀的基礎(chǔ)上進行。托福獨立寫作與 GRE 的 Issue 作文的考查方式相近,前者比后者簡單,故而在做頭腦風暴、提綱訓練、模仿造句和文章寫作時,我們亦應(yīng)該先從托福獨立寫作開始,逐漸過渡到 GRE Issue。
GRE Argument 本質(zhì)上要求考生以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推理分析他人的 Issue,并將自己的分析過程寫成作文;則 Argument 的備考又應(yīng)該在 Issue 的基礎(chǔ)上進行。至于托福的綜合寫作,因為還涉及到聽力,所以應(yīng)該在托福 聽力訓練的基礎(chǔ)上進行。
托福的聽力和口語的關(guān)系近似于上述閱讀和寫作的關(guān)系。作為輸入端的聽力總是應(yīng)該先行,然后在此基礎(chǔ)上再做口語訓練??谡Z訓練當然也遵循頭腦風暴—提綱形成—模仿造句—完整口語段子的練習順序。你可以把它看做口頭版的寫作。不過,因為口語和聽力分享都涉及閱讀理解,故而可以放在托福閱讀的基礎(chǔ)訓練之后。
綜上所述:一個比較合理的 GRE & TOEFL 聯(lián)合備考方案可以遵循這樣的路徑:
1. 托福水平的閱讀理解和邏輯推理訓練,主要針對托福閱讀分項;
2. GRE 水平的閱讀理解和邏輯推理訓練,主要針對 GRE Verbal 中的閱讀題;
3. GRE 水平的閱讀理解和邏輯推理訓練,主要針對 GRE Verbal 中的填空題和邏輯單題;
4. 托福水平的構(gòu)思和寫作訓練,主要針對托福的獨立寫作;
5. GRE 水平的構(gòu)思和寫作訓練,主要針對 GRE 的 Issue 和 Argument;
6. 托福水平的聽力訓練;
7. 托福水平的聽力-閱讀-寫作綜合訓練,主要針對托福的綜合寫作;
8. 托福水平的口語訓練。
GRE 數(shù)學部分再一次被忽略。數(shù)學部分存在較大硬傷的同學請自行面壁并自行抽時間補課。
將上述八個步驟用于排定具體的復(fù)習備考計劃,即意味著你每天的訓練并不單一限于 托福 或 GRE 之一。你可能在同一天之內(nèi)既針對 T 和 G 做了閱讀訓練,又針對 T 做了聽力練習,又做了針對 G 的頭腦風暴和模仿造句。
也許在兩門考試之間來回切換容易讓你感到困惑,但只要你明白兩門考試在能力要求上有諸多共通之處,且兩門考試的能力要求形成了難易梯度,那么聯(lián)合備考不但不會增加你的工作量,還會為你節(jié)約時間。
例如,你做了一段時間的托福文章閱讀訓練,又過渡到 GRE 的文章閱讀訓練,并能夠基本上讀懂 GRE 難度的文章;此時你回到 TOEFL 的聽力、口語和綜合寫作訓練,再讀這些題型中的閱讀材料,或許就會發(fā)現(xiàn)它們?nèi)绱撕唵?、如此不堪一擊……于是你就不必像專門備考托福的同學那樣專門練習「讀題」「理解題目」了。
同理,如果你能在 20 秒的時間里完成托??谡Z段子的構(gòu)思,并用 45 秒鐘把它講出來,你在思考 GRE Issue 題目的時候大概也可以更快地形成分論點、想到合適的例子,并將其轉(zhuǎn)換為書面文字。這就是聯(lián)合備考的好處了。
我們因此可以得出本文的第二個結(jié)論:
按照恰當?shù)捻樞颍?/p>
以能力訓練為導(dǎo)向同時準備 G 和 T,
有助提高學習效率。
當然,本文并沒有為你解決「在具體的某一天要用多少小時做練習」和「哪天用哪些材料做訓練」的問題。筆者不知道你每天有多少學習時間,不知道這些時間的性質(zhì)(碎片時間還是完整時間),也不了解你的能力強弱分布,因而不可能給你一個確定的答案。
事實上,解決這兩個問題就意味著「制定出一個具體的、可執(zhí)行的備考計劃」;而本文討論的問題是「如何制定一個計劃」。因此筆者給你的只是制定計劃過程中的基本原則和可行路徑。只要你照章操作,將你手頭的材料分配到每天的學習時間里,你的計劃就已經(jīng)基本成型了。